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 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他山之石 > 他山之石

把城市基层党建做到“家”

时间:2017/8/9   来源:   发布者:刘宇   

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
今年以来,福建莆田市坚持城市大家庭的理念,以“家引领、家共享、家服务、家和谐”为主线,探索创新城市“家”党建工作方式,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,实现了管理同心、发展齐心、幸福贴心、睦邻暖心的工作目标。

该市坚持“家”理念、“家”情怀,建立健全城市基层“家”党建体系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。健全“家”体系。在县区,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,吸纳组织、民政、综治等1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,加强领导指导。在街道,建立“大工委”,实行专职委员+兼职委员制,吸纳7-10名辖区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。在社区,建立“大党委”,从驻区单位、“两新”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中选配5-8名担任兼职委员。在小区,建立党支部,形成“县区领导小组—街道大工委—社区大党委—小区党支部”四级上下承接、协调互动的“家”体系。扩大“家”覆盖。及时将符合条件的7个社区党支部、2个社区党总支升格为党委;依托物业公司、产权单位、商业集团等,建立26个小区、商圈党支部;依托谊来地产、亿发集团等骨干企业,建立党群活动中心,打造“一刻钟”党建网。根据从业类型、兴趣爱好等情况,创新设置创业青年、文体文艺、夕阳红等功能型的特色党组织,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。强化“家”领航。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议事协商制度,每月召开一次“大党委”工作例会,每季度召开一次“大工委”联席会议,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领导小组会议,研究决定党建工作和重大事项。建立共驻共建制度,定期沟通交流,及时交换意见,达成思想共识,引领带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。

注重整合城市区域各类资源,创新协同发展党建机制,让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在“家”中互联互通、共建共享。资源一起“享”。整合党建、阵地等资源,推动城市区域内各单位的党群、教育、文化等阵地场所互相开放、共用共享。目前,各地互派28名党务干部挂职锻炼,帮助驻区单位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42项。党员双向“管”。建立健全区域内在职党员、流动党员、困难党员等电子档案,通过创设“主题党日”“流动党课”等有效载体,组织区域内党员同过组织生活,增进党员双向联动。发展三联“促”。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系“大工委”、“大工委”委员联系“大党委”、“大党委”委员联系驻区单位的“三联促”机制,推动区域协调发展,促进企业健康发展。

坚持从队伍、平台、项目入手,为城市社区群众提供快捷便捷、贴近贴心服务,实现了“到家服务”和“服务到家”。服务团队突出“专”。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,组建158支便民利民、扶贫帮困、环境保护、法律咨询等专业型“家服务”志愿团队。服务平台力求“精”。建立街道、社区、小区三级信息平台,打造党建工作、社会事务、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城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,为居民提供“一网式”综合服务。镇海、涵西等街道探索建立一公里便民服务圈、一刻钟便民服务网、一站式便民服务点、一条龙便民服务台的“四个一”城市“家党建”服务网格。服务项目紧扣“需”。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编制“家服务”项目书,交换资源和需求“两张清单”,细化服务项目,实现需求互补、服务联手。镇海、万辉等5个社区还划分老年人、未成年人、失业人员等服务受众类型,提供差异化、个性化服务,满足居民“不同口味”。

紧扣“家和谐”这一实践主题,把增强推动力、增进向心力、增加保障力作为重点,着力打造和谐温馨的睦邻家园。增强和谐推动力。实施“班长工程”“大学生进社区行动”,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、小区党支部书记、社区党务工作者三支队伍建设,增强和谐推动力。增进和谐向心力。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利契机,组织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文明创建活动,通过“文明公约”“道德讲堂”“文化墙(站)”等载体,增进讲文明、作奉献、促和谐的向心力。增加和谐保障力。建好用好诉求回应和问题解决的良性保障机制,完善“小区党支部—社区大党委—上级部门”三级联动的诉求回应解决机制,充分回应群众诉求,确保小事不出小区,大事不出社区。荔城区、城厢区探索建立首批10个“居民说事室”“居民维权中心”“居民法律援助在线”等平台,完善居民诉求沟通协调体系,有效化解矛盾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