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财富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
在大多数情形中,我们可以理解成功是褒义的,所以追求成功、渴望成功都是激动人心、激励行为的,这也是人们对于成功的基本理解与判断。
我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成功,那就是正向的、积极的、有益于社会与人类的成功,这是我们探讨的基础,也是我所谨守的价值判断。
在这样共识的基础上,对于成功的定义依然是不同的,因为人们对于贡献的大小、发挥作用的大小,以及价值贡献的大小、期待的标准不同,也就定义了成功的不同。
所以很多人认为只有做出巨大贡献,创造了巨大价值的人与事,才算是成功,因此大家会认为行业领袖才是成功的,而那些默默生活与工作的人就不算是成功。
更可惜的是,今天财富似乎变成了唯一的价值评价标准,成功在很多人看来与拥有财富成正比,我不反对用财富作为评价标准,只是不赞同这是唯一的衡量标准。
看到很多年轻人急于求得财富而做出各种努力,忽略了生活甚至生命的价值与意义,觉得很是痛心,这也是我写作《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项修炼》的另外一个目的。
3. 成功与失败,差异在于韧性
我非常喜欢以下这些人对于成功的定义:
爱因斯坦说:
成功 = 艰苦的劳动 + 正确的方法 + 少说空话
成功 = 艰苦的劳动 + 正确的方法 + 少说空话
这个成功的公式直截了当地告知人们,成功是一系列的努力和行动,没有坐享其成的成功,也没有不付出艰辛的成功。
卢梭说:
成功的秘诀,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。
成功的秘诀,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。
的确,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一个小小的差距,那就是失败者先放弃,而成功者一直坚持。
如果去研究那些成功者共同的特质,其中最明显的特质就是韧性与坚持,喜欢伏尔泰的一句名言:
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,就必须坚持到底;剑至死都不能离手。
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,就必须坚持到底;剑至死都不能离手。
这样的追求、这样的韧性、这样的气魄,成就伏尔泰,也成就那些伟大者。
所以拉尔夫福特认为:
成功,是内心的造就。
成功,是内心的造就。
成功是一种自我的驱动,内在需求,想要成功的人,不会在意外在的环境,不会屈服于压力,更愿意接受挑战。
在写这本书的时候,我正在去南极的路上,我同样是被那些探索极限、认知人类的勇士们所鼓舞,才选择去南极感受挑战与极限。
在船上17天的时间,一方面去领略大自然之浩瀚与无穷,一方面去体味寒冷、飓风与孤独,庆幸的是我可以与同伴克服这些困难,而且还把这本书写完。
支撑自己去做这一切的动力,就是来自于内心的召唤,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,以及对挑战自己的热切愿望。
4.成功,是一种进步的过程
所以,我为成功下的定义会有些不同的内涵,成功是一种进步的过程。只要你不断进步,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。
成功并不是你得到了什么,并不是财富,并不是名利,并不是付出与获得之间的较量。
成功是一系列的努力与进步,只要因为你,一切都变得更美好;只要因为你,周遭的人与事都变得更加进步;只要因为你,每一天都有成长的痕迹。在我看来,你已经获得了成功。
成功,不单是指一种结果,更应该是一个过程、一种进步。
在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,陋习的改变,良好习惯的养成,困难的克服,甚至任何一小点的进步,只要是好的进步都是成功。
这样去理解成功并身体力行,人生会展现出成长及美好的画面,会让你感受到生命内在的力量,会让一个人成为可以自我主导、贡献价值的人。
关于作者:陈春花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,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,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,新华都商学院创始教授。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,山东六和集团总裁。
关于我们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